- 东外街 -
文/姚徳达
东外街是一个古老集镇,为松江府城披云门(东门)至明星桥的一段街巷,因地处东门外,故名东外街。东外街位于松江十里长街(东起华阳桥,西至跨塘桥)中段,长约1里半,宽3米左右,用砖块铺成街面。大户人家门前的街面上铺有用五色彩碎石拼成的圆形图案,直径约2.5米,人来客往时用以停放轿子;或铺有用青石雕刻成脸盆大小,高约3寸的六只旗杆基石盘,置于第一块阶石下。街面下用黄条石铺成高约1米的排水道,台风季节从未见过街面积水。
东外街 /徐桂林摄
有街必有巷弄,东外街北有北俞塘,南有南俞塘(盐铁塘,西接城中河和环城河),水上交通便利。由于街市繁荣,巷弄也多,有黑桥巷、朝宗巷、箬帽弄、东果子弄、西果子弄、马弄。单是这些巷名、弄名就是一段情节一个故事,就像藏在地窖里的一坛坛陈酿。马弄口豆腐干,深受松江人喜欢,由弄口周顺兴家开的店制成。周家在制作上下功夫,豆腐干的特色是细腻、紧密、色香味皆俱,有天然酱香,耐嚼,味道鲜美爽口,为馈赠亲友佳品。可惜从20世纪60年代初起,市场上已难以买到马弄口豆腐干。街中有复园(钱家花园南门)、俞家花厅,大门口的门当特别显眼。街两侧商店相连,百货、中药、鲜肉、竹器、箍桶、茶馆、理发、饭店、点心店、棉布庄等各种店铺应有尽有。穿行在巷弄里那清脆的或是浑浊的、沙哑的叫卖声,时时在耳边响起,马兰、荠菜、桂花糖芋艿、芝麻花生糖、敲偏橄榄、黄莲头……至今想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儿时房子前面的空场上是游戏的天堂,造房子、跳橡皮筋、掷沙包、丢手绢、打弹子、滚铁环、拉扯铃、刮香烟壳子、抬轿子、三人骑白马等名堂繁多,常常玩得要大人扯着嗓子叫几遍“吃晚饭啦”,才肯回家。
东外街119号 /徐桂林摄
街的南侧濒临市河,居民均以石驳岸,起造楼台,筑有屋里滩渡(水桥),有的置设水架子,用木桶吊水饮用。古诗里说“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的情景,仿佛就在老街上。老街两边是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楼房和平房,晾衣服的竹竿可以从这边的屋檐搁到那边的屋檐。天井里栽种的牵牛花、紫藤、常青藤一类植物蔓延滋长,悄悄爬出墙来,给老街透露春的气息。阳春三月,春风拂面,风吹过蔷薇、月季,街上有股细细的香味,更会听到 “摇呀摇、摇到外婆桥,看见外婆叫声好,快步递上祝寿糕,外婆笑得弯下腰,双手抱着乖宝宝,盼我快长胖又高”的童谣声。夏夜星光和月光给老街注满清辉,一阵阵微风拂在脸上、手上、衬衣上,使人感到一缕缕清凉,老街巷弄口、桥头边早就摆满许多小凳、竹椅、藤椅,坐着、躺着享受这如水的月色和凉风的恩惠,有的在听收音机里传出的评弹声音,有的在谈古说今,有的在道家常话,更有众多儿童在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东外街 寿星桥 /徐桂林摄
东外街老宅/唐西林摄于2005年
走过老街千百遍,度过我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时代。2008年,因拓展中山东路延伸段,老街被改造,但在我记忆的磁带上的老街将永不会抹去。如今,东外街南侧的距今百年的三栋老房子还保留着,经过修缮,面目一新,特感欣慰。房子的老墙以历史的沉淀、丰富的造型、独特的风格展现在眼前,在春雨飘洒的季节,站在飞檐翘壁的墙下,眼望雨水沿着青黛的瓦沟顺流而下,串起一条条水晶链时,更有一番情致,使人读懂古为今用的道理,明白凝聚在砖缝中的抒怀诗意和时光熔铸,深感古老建筑艺术的典雅隽永、宁静致远,敬佩古代建筑工匠的胆识和智慧。老街的魅力在于内心,在于感悟,在于寻味……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我们
本期编辑:除夜小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