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当地向导> 桐乡:高桥
  • 桐乡:高桥
  • 2022-07-30 19:45:39
  • 高桥梦,从糕开始!


    郁震宏


    亭趾(余杭)月饼高桥糕,是我小时候常常听得的,我总固执地以为,倘若写出来,总应该是“糕桥”。那时候,我的世界不出五里,高桥同北京、上海甚至美国、英国一样遥远。高桥的糕,儿时偶尔吃到,味道确实好,尤其是香糕,虽然只吃过一次,却是我童年印象里极深的一抹香甜。

    沙渚高桥(新)


    高桥这个名字,各地多有,皆因境有高桥得名,远则上海,近如德清,取义大抵一样。桐乡的高桥镇,以沙渚高桥得名,此桥既能“覆盖”一镇,老底子辰光想必是极高的。可惜我来也晚,所见已是新桥了。

    沙渚高桥,光绪《石门县志》里记载,说是“嘉庆十四年(1809)重建”,虽然不记始建年代,但老桥至少在1809年之前已经有的。光绪《县志》又记载沙渚高桥西面有沙渚坊桥,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建。又有渡圣桥,康熙年间圮毁,改建木桥,这大概就是现在所说“新木桥”的前身吧。渡圣桥始建于什么时候,不清楚,但康熙之前已有,则是事实。沙渚坊桥始建年代明确。从这两个桥的年代分析,沙渚高桥的应该也是造得很早的。

    高桥镇上


    在桐乡地名里,“渚”字并不常用,我在街上遇到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便心生好奇,不晓得他会怎么叫沙渚高桥?便用土话问:“那个桥叫啥名字?”小孩子直接用普通话回答说:“沙渚高桥!”我想,这个字倘若放在吾乡,七八岁的孩子大概都不识得,大人能识得的也未必多,文字的难易毕竟是相对的,此犹“盱眙”的小孩子从小就识得这两个字,而我的朋友范厂长至今还读“于台”一样。不过,普通话里的“沙渚”,听起来极像“杀猪”,总不如土话听着舒服。

    沙渚塘,桐乡有三条,分别为北、中、南。高桥的沙渚叫中沙渚塘,也叫“中塘”、“语儿中泾”、“语儿溪”、“语溪”等,是三沙渚塘中最有名的一条。“语溪”虽只一水,却是旧时崇德县的代码,与高桥能代表一镇一样。

    高桥街,正在筑路,埄尘木老老。


    高桥镇,老底子属于崇德县语儿乡第四都,是嘉兴府崇德、桐乡、杭州府海宁两府三县交界处,离城又远,地理偏僻,六十年风水轮流转,现在的高桥,已成了四通八达之区,镇境有高速公路、高铁站,高桥高桥,实在是“高”,名副其实的“高”!

    沙渚路


    送朋友上了高铁,突然想起到高桥街上一游。说来惭愧,这还是我第一次到高桥,从吃到高桥糕至今,已经过了三十多年,莫名起了些歉疚之感。在沙渚路西头停了车,想去演教寺看看,问了人,说是“不近,交关路哩”,我本懒人,无可无不可,也就算了。但说起高桥,不得不提演教寺;说演教寺,又不得不说李益之。

    沙渚路西的大樟树


    明代正德年间的《崇德县志》记载,李益之是晋朝人,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尚书,是三品大员。李益之的宅子,在后晋天福八年(943)改作“保安院”,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改名“演教院”。


    李益之官做得不小,可惜史书无传,其详不得而知。县志说他是晋朝人,不知道是西晋、东晋,还是后晋?倘若是后晋,则他所做的便是吴越王(吴越国奉北方朝廷为正统)的官了。从他的宅子在天福八年改作寺院来看,应当是后晋(吴越)时期人。这与地方志上记载晋朝许安仁的情况差不多。总之,第一个为地方志记载的高桥人就是李益之,从文献记载的情况来看,说李益之是高桥文化开山第一人,也不为过!

    七八十年代的房子,现在也是“古迹”。


    《四库全书》里收有南宋时人李如篪的《东园从说》三卷,正德《崇德县志》说李如篪“居语儿东乡”,大概就是现在高桥一带。不知道李如篪是否是李益之的后代?不过李如篪在《东园丛说》自序里称“括苍人”,则是现在丽水一带的人,但正德《崇德县志》既说他是崇德人,想必也有所据,不会凭空捏造的。紫事体复杂,留待专家考证吧!总之,高桥的李姓自李益之以后一直到清朝,绵延千年,蔚为地方名门望族,在光绪《石门县志》里,还记载高桥镇南北阳桥有“李家祠堂”,桐乡一地,明清两代,造祠堂的人家并不多。凡有祠堂者,无一非大家族!

    利庄里,“一线天”


    高桥马家也是大族,我常疑心崇福镇的马家或即是从高桥搬过去的。顺治甲午年(1654),高桥人马棨元在演教寺南的龟山上建造真武大帝殿,为《县志》所记载。龟山,也叫“梵山”,民间则以“梵山”之名为最流行,梵山坟、梵山乡之类,皆由此起。晓得“梵山”还叫“龟山”的人,大概是并不多的吧。

    沙渚路南岸是油车路,虽然一河之隔,北岸较闹忙,南岸冷冷清清,像是两个世界。

    油车路,房子是老的,石堍是老的,看气派,过去应该曾经热闹过的。

    沙渚高桥南面,临河还有一排老房子,不知道老底子是开什么店的?

    老街的尽头,有一阜老石堍,时间凝固,不甚齐整。问了老人,说这里往南有“盐官桥”,是个老桥,这自然是要去看看的。

    老石堍边是“孝义浜”,看此名字,想必有一个好故事在,欲问人时,路上安安静静。再往前行,遥望不见有古桥,便走了回头路。盐官桥没有见着,连同我的朋友孙医师事先跟我说起的“太平桥”,也没有问着。只能留待下次了。

    绕到利庄里,见一老屋,这是我在高桥街上看到的最气派的老房子了。门前吊一个南瓜架,漂亮极了。我一直喜欢葡萄架,想不到南瓜也可以种得这么美!

    只听得老屋里有音乐声,不闻人语。转出去,问了老人,说:“这是吕家的房子,老底子开油车的。”这才晓得“油车路”的源头。老底子开得起油车的人家,一般来说,都是乡镇上数一数二的大老板。不用说,这个吕家,应该是高桥老底子的著名富户了!

    中兴路


    一个人早高桥街上闲逛,总觉得比吾乡冷清,尽管规模相差无几。大概是高桥到桐乡城里近的缘故,出市、上班、白相跑大码头,也是人情之常,何况如此便当呢。

    顺便到小菜场里对了一刀肉,感觉比城里便宜,究竟有没有便宜,我实在也不晓得,只是相信感觉的感觉特别有感觉罢了!时候不早,回家烧饭去也。


    注:点击标题下“懒下楼”可加关注,懒下楼微信:yuzhenhong111




    打 赏

    长按二维码2秒—识别—打赏 



    镇李芥侌(李忠其)先生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