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文化巷
大(小)富春街:今美辰百货两旁,因明末清初从江南迁居昆明的人聚居此地,想念家乡风景如画的富春江而得名。
三转弯:原连通小富春街(昆二中)和如安街的一条小巷,因有三个转弯而得名。
三合营:今昆都附近,明代的军屯营地。辛亥革命后将城郊的焦家营、赵家营、波转湾三村的人合为一村,迁居至此得名。
文化巷:古为荒地,以前称“寻麻地”。上世纪50年代院校扩建,成为连接云南大学、昆明师范学院(云师大)、昆工师生往返的通道而得名。
瓦仓庄:昆都附近,以前是一个叫瓦村庄的村子,因明代在此建仓库囤积军粮而得名。
中和巷:原来昆明最长的一条巷,连接翠湖和武成路及景虹街,内又有吉星巷等三条支巷,石屏会馆、昆明二幼均在巷内,以儒家思想“致中和”而得名。
长春路:现人民中路东段,新中国成立前被卢汉改为绥靖路,因以前长春观在此而得名。
二.
巡津街
巡津街:清代在此设巡视汛情的岗哨,故名巡津堤,街也因此得名。
交三桥:因此地附近盘龙江上的桥系一名为焦三的人捐建,故名焦三桥,后改为交三桥。
文林街:因明清时贡院(云南大学)在此,考生多经此地,“文人如林”而得名。
三市街:元代昆明最繁华的地方。因云集猪市、马市、羊市而得名。
眠山:曾叫“眠犬山”或狗山。因山形似正在睡觉的狗,得名“眠山”。
人民东(西)路:原是沿鱼翅河的一条石板路,因通往迤西,称为西关外大道,1958年填平河道,拓宽路面,取“人民事业兴旺发达”之意,取名人民西路。
下马巷:今人民中路省人才市场斜对面南起武成路的独口巷,因清时官员到城隍庙(五一电影院),必须下马,故有此名。
三.
威远街
关上:此地原有一村,村子所居之土岗名为石虎岗。因附近财神庙内有一石雕老虎,又为昆明通往滇东滇南绎道之门户;设关镇守,名为石虎关。因为关在土岗之上,村居关之旁边,所以取名关上村,后来便发展成关上镇。今天的“石虎关立交桥”可为佐证。
北京路:原为太和路,1966年贵昆铁路通车,云南从此有了出省铁路,此路两端都是火车站,取“边疆连北京”之意而得名。
五里多:并非如八公里、三公里一样是代表距离。而是来自于蒙古语“斡耳朵”,意思是衙门和行营,因为元朝时梁王离宫在此,驻扎着蒙古军队而得名,后转化为五里多。普吉:来自彝语,普为庙,吉为岔路口。此地是昆明通往沙朗和禄劝的路口,因旧时有庙在此而得名。
羊仙坡:学府路上虹山段的那个坡,来自彝语“雅西波”,意思是长满杨梅和其他酸水果的地方。
岔街:今省体育馆后门,明代为通往滇南和贵州的道路岔口。
状元楼:状元楼今拓东路市博物馆斜对面。清光绪时,石屏学子袁嘉谷获得经济特科一等一名,成为云南数千年历史上唯一一个状元,总督魏午庄为其在此修建聚奎楼,上书“大奎天下”,民间俗称状元楼。
复兴村:昆明的老居民区之一,南起金碧路,紧临玉带河,在昆华医院旁,因清末村子衰败,民不聊生,辛亥革命后逐渐恢复,以复兴之意得名。
威远街:清朝时的藩台衙门驻地,声威远扬,故名。
四.
穿心鼓楼:元代在此建鼓楼用于军事通讯,楼下有道路穿过可供行人通行,俗称穿心鼓楼。
桃源街:此地历史上曾有一片桃林,清光绪年间,昆明县令谢幼侯府地在此,刻对联于门“曾经沧海难为水,寻得桃源好避秦”,后来此地便叫桃源口,后打通道路,便称桃源街。
正义路:,以伸张正义于天下之意,将大南门改名正义门,门北之路改称正义路。
护国路:1915年,袁世凯称帝,云南发动护国首义,出师讨袁,获得成功。1919年在南屏街口建护国门和护国桥,又将其南北两段路拓宽,取名护国路。
靖国路:北起顺城巷(红旗小学旁涮菜馆小巷),南至金碧路。,,唐继尧在滇响应并通电全国,成立滇黔川靖国军,任总司令,。后人纪念此举,将此地的一桥命名为靖国桥,街以桥名。
青年路:,拆除旧城墙,填平污水沟所建,故命名为青年路。
书林街:南连玉带河,北至金碧路,明末清初,因街与元代建文庙接近,是读书人住留处,另有四川人在此印书,因而得名。
五.
甬道街:南起景星街,北至光华街,清代是云贵总督衙门出入通道,名为甬道,故为街名。
端仕街:南起庆云街,北接威远街,清代因有衙门“断事司”得名断事司街,因多为官府眷宅,有为官端正之意改名端仕街。
吹箫巷:南起原长春路,北至桃园街,清初有竹子交易及竹工艺品,尤其洞箫较有名气,斗乌斗虫,吹弹艺人集中,故名“吹箫巷”。
营门口:南起金碧路,北至北后街,清初巷口正对清军驻地“南营”,故名。
南窑村:位于昆明站北,因位于旧城之南,元代又有赵、郝两家在此烧制砖瓦盆罐,故名南窑村。
席子营:明代是生产草席的军工营盘所在地,故名。
府甬道:南起西仓坡,北至文林街,明清时,是云南府署大门前甬道,故名。
钱局街:南起翠湖南路,北至文林街,清代云南开局制钱,名宝云钱局,故名。
六.
西仓坡
南通街:南起金碧路,北至顺城街,清初称羊马市铺,后改羊市街,1930年,取“由此可达南郊” 之意,故名。
二允巷:东起同仁街,西至正义路,清代有一大户人家名陈二允在此居住,故名。
扬俭巷:东起青云街,西至翠湖东路,因巷口正对肥皂(老昆明习惯称“洋碱”)公司而得名,1980年改名扬俭巷。
光宗巷:南起文林街,清末巷内住一“端公”(民间职业者),故称端公巷,后改名光宗巷。
洋浦:这个地名来历较复杂。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军攻打云南。元军大部队在曲靖白石江大败后,昆明城岌岌可危,几位老兄给据守昆明的元梁王呈上一计:战国时候,齐国和燕国打仗,齐国组织了千余头牛,牛角上绑刀,牛尾上束上抹布灌上油。点燃牛尾,牛猛冲燕军,齐军乘势杀出获得胜利。昆明不妨也来上一次?梁王大喜,依此照办。但昆明没有那么多牛,于是用羊代替。元军就在城外山坡上搞了个“火羊阵”。可惜这些羊没有遵守“羊战法”,直冲坡下的敌阵,反而横冲直撞,把元军的阵式冲乱。明军乘机进攻,打了胜仗还大吃了一顿烤羊肉;梁王自尽。这个山坡由此得名“羊坡头”。后系讹传,成了“羊甫头”。继而有了“羊甫”这才是最原始的名字。
西仓坡:在翠湖之西。东起翠湖北路,西至市粮食局第二直属库,北与府甬道相通,长108米。因清道光八年(1828年)在巷内建有太平仓,得名太平巷;以民间习称大西仓,且巷居西高东低的坡地,故清末民间称之为西仓坡。也在此处殉难。
七.
利昆巷:在五华山西面。因1910年官商合办的耀龙电灯公司成立于今利昆巷内,该公司兴建的石龙坝水电站是我国最早的水力发电站,办电是送光明之举,有利于昆明人民,故名利昆巷。
银珠巷:在翠湖之南。因清初在此设炼铁局,开炉炼铁,成巷后以此取名。银珠巷:西起正义路的独口巷。清道光时以巷内有经营绘画颜料“石艮珠”得名石艮珠巷,因石艮二字生僻,演变为银珠巷。
盐店巷:西起正义路,东至同仁街,长95米。以清时巷中有盐店、盐仓得名。
先知巷:西起正义路,东至同仁街,长95米。清时曾名燕支巷、胭脂巷,后者以巷内多经营胭脂花粉的店铺得名,以音近和先知先觉之意改名先知巷。
定花巷:在翠湖之北。南起青云街的独口巷,长26米。以1920年前后巷内有王姓人家善于用蓝靛染布,时人称之为王靛花,得名靛花巷,1979年标巷名时误为定花巷。
官渡:因滇池古渡口“官渡”而得名。宋大理国时,高氏于蜗洞置治所,建官渡古城、法定寺。至元十二年(1275年)鄯阐府改善州,领昆明、官渡二县。后废州,置中庆路;并官渡县入昆明县,为路治,于蜗洞置通往高峣之渡口;“官渡”由此得名。
现在很多年轻人,
可能都不知道昆明这些地名里藏着什么故事,
但如果真的细细查找资料,
你就会发现,
这座城市的过去,
远比你所知道的,
还要精彩。
编辑:姚仕芳
图片来源:网络
飞翔旅游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