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有自己的四大名园——豫园、露香园、也是园、半淞园。
关于这点,可能大部分年轻人已经不知道了。
如今仅剩下的是豫园;
而露香园和半淞园,只保留了路名,
就好像走在这路上,让人还能感觉此处有着园林。
1
上海露香园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这句出自大诗人李白的《清平调》。
上海从前有座园林就叫露香园。
此园位于上海老城厢露香园路附近,
与豫园西面相邻的就是露香园。
途中更可见露香园、豫园、也是园方位
据载,露香园建园甚早,
在明嘉靖时是进士人家的大院,
明代嘉靖中叶,有一位叫顾名儒的,
自湖南做官卸任归来,
在城北黑山桥处购得土地,
兴建私家园林,
而他的弟弟顾名世考中进士,
后来升官至尚宝司丞,
他也购进与其兄相邻的土地兴建花园,
据说在挖地时,
曾挖到一块元代书法家赵子昂所书之“露香池”碑,
所以将花园之名取为露香园。
上海市实验小学
顾名儒的万竹山房旧址,
后来以“万竹”为名设立小学,
1922年,蒋经国曾在此就读过。
后来该校改为江苏省立上海市实验小学。
,这所学校又恢复“万竹小学”校名。
如今为万竹路上海市实验小学。
如今找不到“露香园”去看看露香园路也好,
只是不会再有玉露水蜜桃的余香,
更不会有亭台楼阁的美景了。
露香园路食品一条街
2
上海豫园
豫园不论老上海人和新上海人都再熟悉不过了。
如今它是老城厢仅存的明代园林。
豫园园主潘允端,是明刑部尚书潘恩之子。
嘉靖三十八年,潘允端以举人应礼部会考落第,
萌动建园之念,
在上海城厢内城隍庙西北隅动工造园。
嘉靖四十一年,潘允端出仕外地,
无暇顾及建园,自此搁置。
万历五年(1577),潘允端解职回乡,
便集中精力再度修园,
还聘请园艺名家张南阳担任设计和叠山。
于是乎,园越辟越大,池也越凿越广。
万历末年竣工,总面积称70余亩。
民国时期,豫园已被一条东西小路(今豫园路)
分割成南北两片,古建筑破漏,面目全非。
1956年经市政府批准,
拨出专款对豫园进行修复,
历时5年,投资上百万元,
修复重建被毁坏的古建筑,
疏浚淤塞的池塘,栽植大量树木花草,
并把豫园和内园连接起来融为一体。
豫园现貌
3
上海也是园
“也是园”占地20亩,园门向西,
门前这条路就叫“也是园弄”,
现在还在,只是很短又窄,
但这是“也是园”留下的唯一见证。
这条弄很是难找,七拐八弯,夹在凝和路与河南路之间。
也是园弄
在明天启年间(1621-1627),
礼部郎中在此建渡鹤楼,又名“南园”。
有记载为“池通潮汐,时闻水声,木石最为苍老”。
园中有很大的荷花池,多植红荷,花开时节,香飘四方。
池前有小丘隆起,旁驻精舍邃室,别有洞天;
园中叠石凿池,曲樫雕栏;
筑有明志堂、锦石堂、息机山房、湛华堂、蓬山石远、榆龙榭诸胜。
也是园旧址所在
清顺治四年(1647)进士曹垂璨在此居住,
他是清《上海县志》编纂,
改“南园”为“也是园”,
意为“不是园也是园”。
上海半淞园
2004年半淞园地区旧貌
上海还有条马路叫半淞园路,
而半淞园地区指的是位于黄浦区南部,
东南濒黄浦江,西至西藏南路、苗江路,
北达中山南路地块。
但是,半淞园早已消失了。
半淞园是一个私家园林,
位于黄浦江江边码头附近。
清光绪初年,
这里有一家姓吴的人家,
内有桃园,规模甚大,近百亩地。
这里盛产水蜜桃。
后来到了宣统元年(1909),桃园渐衰,
园由沈志贤购得,改造成私家花园,
并命名为沈家花园。
1919年,园又为姚伯鸿所购,并改造成为公园。
海上名园半淞园
上海内地自来水厂
但数年后,花园西部被自来水公司购去,建成自来水厂。
这里贴近黄浦江,故将江水引入园中,以水为主景;
并应唐代诗人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诗句: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所以此园就命名为半淞园。
上世纪50年代以来,半淞园地区先后组建;
上海申博成功后,半淞园地区被划入世博浦西园区。
2005年,世博园区居民开始动迁,
半淞园地区在世博会中变身为城市最佳实践区。
2010年半淞园地区成为世博园区
看完四大园,
这些都是老上海历史的积淀,
相信还是有很多人喜欢与怀念的。
部分图片来自:黄浦区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