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一条(ID:yitiaotv)
本文已获得授权
想像一下,如果你30岁不到,
是一个年轻有为的商人,
有了一个太太,还娶了一房漂亮的姨太太,
生了很多的子女。
这个时候有一个机会去建造一个自己的家,
你会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家?
这个年轻的商人叫作吴同文,
1935年,他找到了当时上海传奇建筑师邬达克,
在这里打造了一栋四层高的房子,
建筑面积达到1732平方,
在当时被誉为全远东最大最豪华的住宅之一。
而又因为建筑和围墙大量使用了绿色釉面砖,
它有一个更亲切的称呼 ——“绿房子”。
2008年后,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邀请建筑大师唐玉恩和她的团队,
对“绿房子”进行了全面的保护性修缮。
这是一条“民国历史建筑系列”的第一集,
我们邀请研究
上海城市和建筑历史的专家乔争月,
在她的带领下
探寻上海民国建筑“绿房子”的风情,
找寻城市遗迹。
专家 乔争月 编辑 成卿
我是乔争月,是城市和建筑历史专栏的作家,研究、写作历史建筑近15年了,上海市中心的“绿房子”是我一直研究和喜爱的一栋民国建筑。
1927年,吴同文已经是年轻有为的颜料商人,娶了比他生意做得更大的颜料大亨贝润生的小女儿。
贝润生还做地产生意,他把今天铜仁路和北京西路转角处的一块地作为女儿的嫁妆,送给女婿。
街角看绿房子
1947年《上海行号路图录》绿房子位置
当年铜仁路叫哈同路,北京西路叫爱文义路,路名里暗含了吴同文的同、文两字。
这块地皮有3亩3厘3分大,吴同文向工部局申请了哈同路333号这个门牌,一直沿用成现在的铜仁路333号。
颜料商人吴同文
吴同文有一个大家族:有一个信佛的妈妈,又有两房太太,每房不止一个子女,这两房的生活不能相互干扰。
他自己经常有社交应酬的需求,家里常招待显耀的政要和商界的朋友,需要大的空间开派对,又要一个花园。
可这块地不是很大,形状也不规则,这对建筑师要求就很高。
1942年邬达克在上海圆明园路自己的办公室
吴同文找到了当时上海最传奇的匈牙利裔建筑师邬达克。邬达克1918年来到上海,到1947年离开,接近30年的时间里,做了50多个建筑项目,近百个单体建筑。
左滑欣赏更多邬达克在上海的建筑项目
在近代建筑师中,他的民众知晓度最高,堪称民国时的“网红建筑师”。
1934年的时候邬达克完成当时称为“远东第一高楼”国际饭店的设计,取得了职业生涯的顶峰。
可是接下来的第二年,上海爆发了金融危机,白银外流,经济一落千丈,地产的发展也停滞了。邬达克的事务所从人们排队等着让他做项目,变得门可罗雀了。
刚建成时的绿房子
很庆幸的是这时还有绿房子,邬达克把全身心的精力都用于做这个项目。
邬达克是个高情商的建筑师,他非常在乎满足业主的各种需求,打造了一个建筑史上的经典。
现代主义风格,干净简洁
为了满足主人中西合璧生活方式的特点,邬达克结合当时国际上的住宅流行趋势,运用了很现代主义的手法来设计绿房子。
这个被称为“远东第一豪宅”的房子,却不是雕龙画凤的建筑。外观只是一些直线和曲线,简洁干净。没有过多的装饰,却有一份高贵的感觉。
当时有一个说法,邬达克向吴同文许诺这个房子50到100年不会过时!
1937年工部局请照单出现“绿房子”英文
当年向工部局申请建造的一张申请单上,邬达克就把这个房子称为绿房子。
吴同文是做军用颜料起家的,军绿色成为他最爱的颜色。
邬达克向泰山面砖(中国近代的一个非常著名的面砖生产品牌),定制了这种高质量的绿色釉面砖,让建筑大面积地被这种看上去非常舒服的绿色所覆盖。
在后来的修复过程中,修复团队发现大部分面砖破损较小,都保留了下来。同时,卸下隐蔽部位的釉面砖替换到需要修补的主立面上。
又精心烧制了四种深浅不同的绿色釉面砖,对外立面进行修补,这样可以避免用一种颜色的砖而产生的补丁效果。
四层楼+大露台+花园
绿房子是一个四层高的住宅,这在近代上海的花园住宅历史上比较罕见,一般只是两层,顶多是三层。邬达克根据这一家人的生活、工作、社交的需要,在空间上做了精心的布局。
一层酒吧及游戏室历史照片
中式佛堂历史照片
一二层是公共空间,一层有酒吧游戏室,有老母亲拜佛的佛堂。
二层餐厅历史照片
二层有餐厅、起居室和书房。
三层主卧室历史照片
四层主卧室历史照片
三层和四层就是相对私密的卧室空间。
场地的南面有一个美丽的花园。
邬达克在建筑的南侧设计了层层跌落的大露台,房间朝向花园的一面有大面积的落地窗,明亮而开放。
连接花园、二层露台的楼梯
家里办派对的时候,宾客可以直接通过一层的户外楼梯上下,走去二层的会客起居室。
连接三、四层露台的楼梯
另一段楼梯连通三、四层的卧室空间。这两段楼梯并不相连,给主人保留了一定的私密性。
挡雨车道的设计
传统的花园住宅,如果空间足够大的话,车道会从楼前穿过。绿房子的车道,从一层的中间穿过这个建筑。
这样做保证了房前的花园是整块的,不被车道打扰;另外车道上方的屋顶可以自然地为上下车的客人挡风遮雨。
一层行车路线
隐藏在建筑内部的车道
这个设计不是邬达克发明的,建筑大师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已经有类似的设计。邬达克擅长学习,把世界上最先进的建筑技术、建筑趋势、材料带到上海。
四层卧室空间修复后
大太太和姨太太的卧房
三层和四层分别是吴同文与大太太和姨太太的起居空间。
每层的空间布局是差不多的,主卧室都有化妆更衣间,和各自子女的生活空间,一碗水端平,避免了两房太太的争风吃醋。
每层的主卧里还套有一个阳光房,即使是天气不好的时候,仍然可以在里面和都市的一点大自然的气息有亲密接触,欣赏外面花园的宜人景色。
特别是四楼的顶层,用了12块淡绿色的进口压花玻璃,可以柔化烈日。
同时这个阳光房的设计贯通整个建筑的四层,从街道上面够眺望绿房子,圆柱型的阳光房也成为了城市街道的亮点。
绿房子还是上海第一栋电梯住宅。这个荷叶型造型的电梯来自老牌的奥的斯电梯公司,现在修复了还可以使用。
据说吴同文和他的姨太太住在四楼,大太太住在三楼,很有可能这个电梯的设置,是为了减少两房太太在楼梯这个紧凑空间相遇的机会。
四楼的姨太太可以直接从电梯上下,三楼的太太可以走楼梯的。
室内的细节,邬达克非常注重选择世界上最先进的产品、高质量的材料。
比如绿房子,有12个卫生间,风格不同,却在80年前全部用的美国进口来的科勒洁具。
侧墙的透光玻璃
电梯内顶部纹案
邬达克还为绿房子设计了一组art deco装饰风格的精致纹案,主要以抽象的植物花卉式样为主,分布在房子的各个地方:主楼梯侧墙的透光玻璃, 窄条的拼花木地板,地面铝制管沟盖板,水泥围墙花饰的漏窗...
在修复过程当中,修复团队发现建筑很多的天花板和地面, 都有两指厚的软木层,它相当于保温材料。1930年代,邬达克就有了这样的建筑要节能、环保的意识。
这个建筑主要的活动区域采光都非常好,在寸土寸金的上海, 充分地利用了阳光日照。
所以绿房子不只是颜色绿,它也是一个绿色环保的建筑。
经常有人问我,邬达克建筑你最喜欢哪个?我总是说绿房子。上海历史建筑保护界的一位泰斗章明老师,她在五十年代末,实地去看过绿房子,她说当时吴家还住在里面。
业主吴同文对这栋量身订造的住宅,也是真的深爱,不愿离开,最后他和姨太太也是在这栋房子里去世。
这栋房子,建筑师邬达克把有身份、有地位的中国精英业主的需求落实到了极致。
乔争月,上海报业集团《上海日报》城市和建筑历史专栏作家、主任记者、上海市建筑学会历史建筑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探索邬达克”项目科普专家,著有《上海外滩建筑地图》《上海邬达克建筑地图》(英文作者),译有《邬达克》《绿房子》等专著。
特别鸣谢: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部分图片摄影:尹兴霖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和书籍《绿房子》
- End -
免责提示:部分文章系网络转载,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及图片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与出处的,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有问题,请加微信:chenran58,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推荐关注:景观中国(ID:la-china)。
颇具独特观点的景观平台 猛戳关注↓↓↓
建筑师杂志(ID:ARCHITECTERS)联系方式:
广告投放:微信chenran58,
投稿:邮箱cr5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