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发展的南昌城之中,有些老街,没有华丽的外表、文艺的名字,但却经历了上百年的风霜,如今所剩无几,就像曾经风光但已年迈的老人,逐渐被世人遗忘,却在无声地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故事。
▲留有烟囱的老房子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繁华因赣江,没落也因赣江。这里曾经是商贸聚集地,店铺众多,一条生米老街承载了无数生米镇百姓们的回忆。当我搭乘地铁二号线到达这里,昔日繁华已经褪去,只能从老房子与破碎的瓦砾中去寻找它百年前的芳华。
▲生米老街一角
通往生米老街的路十分隐蔽,经过多次询问,才找到这条老街。
▲老街两旁的建筑
沿着断裂的大理石板路往前走,两旁是类似古代徽派风格的建筑,还有部分用钢筋混凝土建成的房屋,看上去显得格格不入。
▲77岁的程奶奶,祖籍九江人。
77岁的程奶奶,自19岁从九江到了生米老街后,就再没离开过。
她和老伴以前都在兵工厂工作,1961年国家进行职工精简,被下放到南昌,以前这边都是店铺,卖布匹、中西药、牲畜之类的。
南昌城里的人都会来进货谈生意,很热闹,当街的铺面装有活动门板,白天开市时店主或伙计将其一块一块卸下,敞开大门做生意。
▲织毛线鞋的程奶奶
收市时再把它们一块一块依次安装好。不像现在都是用石头搭建的,90年代有不少老房子都塌了,没再维修,老街也就慢慢冷清下来了。生米老街有两条街道,一条正街,解放后叫建设街;一条后街,解放后叫胜利街。
“住在生米老街后,就一直种田,后来田地被征收,每月领些社保,每逢春节就盼着孩子从外地回来团聚。”程奶奶一遍说,一遍织着毛线鞋。
▲在新建县生米中心小学就读的小学生们
▲年龄稍大的孩子,骑车带着同伴玩耍
▲留守在家的小女孩
▲九岁小女孩的芭比玩具
这是一个九岁小女孩的芭比玩具,女孩的母亲十几岁就嫁给父亲了。“等到我15岁,也得像他们一样,那还剩6年。”小女孩说话时,眼神中透露着疑惑,语气中有些倔强。
▲蹲在街角的小女孩
如今这条生米老街的大都只剩老人和小孩留在这,年轻人都前往市区或者外省务工,自九龙湖新城建成后,孩子们的日常活动场所也就转移到了万达茂,祖孙的关系就如同生米老街的兴衰史一样渐行渐远。
▲大爷扛着自家种的蔬菜到集市上去卖
▲以前可以阻挡火势蔓延的防火墙,房子上还留存着革命时期的五角星
▲锁着的房间
这边的老房子大都空下来了,租金200多元一个月,偶尔在周边打工的人会来租,很早之前没有拆迁是20元一个月,平日里大门总是紧锁着。
▲作坊老板用蒸笼制作糯米
▲老板娘铺好一条条剪好的年糕
“以前生米老街的豆腐泡是出了名的,是用稻草串起来,一串14个,现在手艺都失传了,时代变了,有些老手艺也就没人问津了。”
“我从小就在这长大,开了这个作坊,早上三点起来做豆腐,下午做菜年糕,要养家糊口。可现在生米老街还是这样,并没有随着万达文化旅游城的开发有什么变化。”年糕作坊老板娘边说,边把年糕摆放整齐。
▲曾大爷回忆起小时候生米老街的场景
“可惜了,看着一点点被破坏,无能无力,以前生米老街是靠水运发展起来的,挨着赣江,可一日走三城,但河道早已经被堵塞,码头也废掉了。整体规划不行,导致老街没办法发展起来,真的希望老街能被好好的维护起来。”72岁的曾大爷,重复最多的一句,就是可惜了。
▲老街道
生米老街承载的是大多数南昌人的记忆,无论是历史背景还是环境,都无法复制。对一座城市来说,不能只有外表的光鲜,更需要市井的味道、城市的记忆和我们的情感。
- END -
往期推荐
别逼我去相亲角,我觉得没人配得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