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园
严家花园
阁邻佛寺经盈耳,窗对灵岩翠满晴。
2018.6.7
"虽处山林,而斯园结构之精,不让城市"(童寯《江南园林志》)
园林故事
园林历代主人
沈德潜——章日照——章寿五——钱照——严国馨
这园林一共经历了五位主人,无论是岁月沧桑,还是人文底蕴,都赋予严家花园一种文化气息,名园风范。
在这里经历了这样一段故事
沈德潜原来住在苏州葑门,五十五岁搬到木渎。在此之前,他参加的科举考试数也数不清,但没有一次是成功的。他教过的学生有的中了举人,有的成了进士,但他这个做老师的还是个秀才。沈德潜越想越气,索性在木渎王家桥北堍买了块地,一来可以回避城里那些熟人,二来是他实在喜欢木渎这个地方。的确,王家桥北堍这块地背靠灵岩山,门对香溪河,青山绿水围合之中,风水极佳,而且民风淳朴,是读书隐居的好地方。沈德潜还在园中栽了不少竹子,月夜看竹影,雨夜听竹啸,平添了不少文人雅趣。
也许是木渎的山水有灵,沈德潜搬到木渎第九年,终于乡试中举,告别了秀才生涯。第二年,又考中进士,后来就搬到京城做官去了。等到他七十七岁告老归乡,沈德潜就把竹啸轩交给儿孙打理,自己则偶尔在春秋二季来木渎小住。但是沈老先生的儿孙不太争气,成材极少,成了他的一块心病,后来,他索性把木渎的竹啸轩赠给了外孙章日照,由其处理。
竹啸轩传到章日照的儿子章寿五手里时,终因家道中落,无力修治,只得任其坍塌破败。
却说嘉庆年间,木渎有弟兄三人,老大钱炎,老二钱照,老三钱煦,都是渎上有名的诗人,才华横溢,却不贪功名,把做官看得很淡。当时木渎有造园之风,很多有名的退隐官吏或名人雅士都在木渎购地筑园,一个不大的镇上竟然有三十多座私家园林。弟兄三人也动了起屋筑园的念头。首先是老大在斜桥西造了一座潜园,接着是老三在潜园之西百步又造了一座息园,都是闹中取静,十分精雅。老二钱照仍嫌斜桥附近太喧嚣,但一直没有合适的地块,所以迟迟没有动工兴建。
章寿五与钱照都是木渎诗人,经常在一起喝酒吟诗。钱照见前辈诗人沈德潜的旧居一天比一天颓败,不堪寓目,心中不忍,便花了5000两银子,从寿五手中购下了竹啸轩,又花巨资进行抢修,还请吴县状元石韫玉老先生题写了“友于书屋”的斋名。第二年三月,新园落成,因钱照字端溪,便取名端园。
钱照在端园之内栽满了牡丹,每到春天,牡丹盛开,姚黄魏紫,十分娇妍。钱照便在园中设宴,遍请苏州和木渎的诗人,曲水流觞,即景赋诗。每年清明,钱照都要开园放春,让远近的踏青者入园游玩,也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端园很快闻名吴中。一天,杭州诗人龚自珍从湖州坐船经太湖,入香溪,游览端园,写下了“妙构极自然,意非人意造”的揄美之句,传为佳话。
天有不测风云。转眼已是咸丰十年,太平军攻占苏州城后,很快派兵进驻木渎,一把大火烧了斜桥堍的吴县县丞衙署,火借风势,竟越过斜桥向西蔓延,一夜之间,大火烧毁了大半条西街,潜园和息园无一幸免,化为灰烬。此时,老大钱炎已经作古,老三钱煦匆匆去了上海,只有老二钱照留在木渎。尽管端园在战火中幸存,但钱照由于屡受惊吓,忧虑过度,在第二年春天撒手归西。钱照的儿女们只能靠变卖园中家具和字画度日。可怜一代名园,渐渐成为废圃。
到了光绪二十七年,钱家子孙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园中能卖的值钱东西都卖了。钱氏后人每天看着偌大一座空空荡荡的园子发呆,想不出其他办法。突然,他想到了一个人。
这个人叫严国馨,是木渎的首富。钱氏后人要把这座祖宗留下的江南名园出让给严国馨。在木渎,要论财富,富人不少;若论品行操守,为人处事,严国馨可谓鹤立鸡群,有口皆碑。把祖上遗园交给严先生,钱氏觉得放心。
二人一拍即合,端园以20万两银子成交。严国馨购得这座名园后,请来香山帮巨匠姚承祖亲自把作,重新设计,花了两年时间修葺一新。开园之日,正值严国馨母亲朱太夫人百岁华诞,苏州府台亲自送上朝廷旌表朱氏赐建百岁坊的圣旨,还有一块“贞寿之门”的御匾。喜事接踵而来,把个朱太夫人乐得嘴都合不拢。严国馨请示老太太,“给新园起个名吧。”老太太说:“这座园子以前住过很多名人贤达,我很羡慕他们啊!我看就叫羡园吧。”
从此,木渎又有了一座名荡江南的羡园。可是,当地老百姓都觉得这名字太拗口,都说:园主姓严,不如就叫严家花园吧。于是,这座园子便有了一雅一俗两个名字,两块匾额都挂在了园门上方,一直挂到今天。
清代的园林,经过风雨,已经在岁月的洗礼中,沉稳大气。
别致布局
中路为五进主体建筑,依次为门厅、怡宾厅、尚贤堂、明是楼和眺农楼。
厅堂用作正要事务使用,摆布正统大气,楼阁居住,偏静清幽,周边绿植环绕,隐蔽私密。
初入大门,轿厅入眼,这是明媒正娶的夫人,落轿之处。华丽的轿冠,无法轻视这轿中的女子,这是男子家中的财力彰显。
尚贤堂为苏州罕见的明式楠门厅,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木础石质,典雅古朴;楠木直柱,圆润柔和;雕刻简洁疏朗,色调淡雅素净,具有实用和审美功能。
尚贤堂和明是楼前各有清代砖雕门楼一座,所雕人马戏文玲珑剔透,意趣隽永,虽依附于厅堂,却未尝不是一件独立的艺术品,极富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一条轴线上的正统,却未影响园子里的活泼,书屋为二,搁置两旁,清泉、假山、廊亭遍布园中,却未感拥挤,松紧恰当。
园中有书斋二处,分别以友于和海棠为名,尤其友于书屋,引自《论语》“友于兄弟”,指兄弟友爱。友于书屋是严家藏书之所,地处幽偏,经曲折长廊,过清荫居和静中观,方可蜿蜒而至。友于书屋为自成一体的独立庭院,前院湖石数片,花木扶疏,室内经典古籍,书香飘溢,实在是一个专心攻读的“藏修密处”。
曲桥利用弯曲延展,将整境扩大
碧绿青翠环绕着的轩,也是时刻体现着主人的随性,轩的设置本就是任性的,依仗着水的轻抚,全凭借园主喜爱,其中澹香轩、织翠轩、鱼趣轩、听雨轩、清苑轩、都围绕与书屋,许是书看多了,需要休闲之所。
除却轩,依水而建的亭,视野也颇为开阔,假山之上,湖面周围,都是亭子的极好选址,这里的宜两亭,以最为直白的四面亭而建,瘫躺在美人靠上,将整个园子收入眼中,本就为了这美景怎的,算得上是将整个假山都压在脚下。
园中长廊曲折蜿蜒,宽窄有异(有些地方都甚是要摆上桌椅的模样),特别的节点处理,将造园师的才智尽显。楼阁含笑遮羞,隐匿其中,透过各种式样的窗洞,隐约露出,很是迷人。
这园中的长窗格外细长,但却没有违和之意,打开来皆是细腻。
窗洞犹如园林的眼睛,恰到好处的变化,让人眼目一新,对景借景,看似俗套的手法,确实将整个园林富有灵气,贯通的美景,蒙蔽双目,移步异景中总感觉走不出这里。
这个顺势而上的爬坡廊,许是这里面最让我惊讶的建筑,别具一格的挂落样式,以及曲折直上的冲击,很自然过渡到楼上。总有股说不出的怪异,却又能默默去适应。
或许这爬坡廊的宽度已让我忘记了,这也是园林中的一物。
湖石数片,花木扶疏,更期待秋季的严家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