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韵,是说一年四季每个节气都有历代文人韵律的感动
季韵,是说每一个节气会去一个江南古镇享受韵律之美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今年的白露是9月7日农历 八月初七,也是九月的第一个节气。
白露时节,天气渐渐变凉。夜来,草木树叶上可以见到白色的小露水珠,据说“白露“也因此得名。大自然的生态规律是说白露时分大雁开始向南迁徙,鸟儿开始储备食物过冬。不过今年的白露实在有别,热气迟迟不愿离去……
乘着G20峰会的大环境,天空一直是那么的蓝,阳光下的花儿充满生命的气息,
即使是一朵原本很简单的丝瓜花,也显得那么明艳,那么透亮。
赞美“白露”的经典抒情诗词散文,从古至今历历可数,但是,瞬间想起的可能多半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是一首慕情恋歌,“蒹葭、霜露、秋水”等等描写出水乡秋色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尤其细腻的情感在“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对白露从凝结为霜到消融为水进而逐渐干涸状态感叹了时间推移带来的情感心怀,耐人遐想无限。
我们相约,每一个节气都会去到一个江南古镇。
白露时节,天气刚刚开始有了微微的凉意。
我们相约去了“万里长江第一镇”---高桥镇
高桥,是上海外环内浦东东北角的一个古镇,是长江的入海口,有着“万里长江第一镇”美誉。高桥镇起源于宋朝,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名符其实的千年古镇。
高桥,我的朋友非常熟悉的地方,七十年代曾在那里的高炮连学军,八、九十年代曾经在那里的JC学校工作,但是,这一说,也已经十多年没有去了。我们在停车场与看车的老人聊起,他说,那现在与十多年以前大不一样了,此行印象很深的是,“高桥老街”与我们之前去过的古镇不同,以往都是小桥流水、白墙青瓦、临水人家、老屋廊檐等等,看多了都觉得有点雷同了。但是,走进高桥老街感觉大不一样!
走进老街,一下子被特别的建筑吸引,虽然老街已经破旧,但时不时会有统一的“保护建筑”的牌子挂在墙上吸引目光。一旦踏进宅院大门,一定会被建筑的独特风格吸引,它不是一般江南古镇的小桥流水、沿河大户人家,这里的宅院呈现出深深的西洋建筑元素和表现手法。一路走,一直在想,是什么原因,让老街有如此独特感人的魅力。
一直走到东街最后,仔细参观了的传说中高桥最经典的“仰贤堂”,才让我明白所有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
仰贤堂在东街81-93号,大约有近千平方米,是一栋中西合璧海派民居建筑。隔河从南面看,整体很有气魄,它像一座水上别墅,内有水埠可从船拾级而上,直接进院。
高桥,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地方,尤其是那些建筑……
高桥镇凭江临海,曾经是一个非常时髦的地方……
那里人才辈出,与十里洋场的上海滩有着太多紧密联系的故事……
《仰贤堂》
“仰贤堂”现在是《高桥历史文化陈列馆》,浓缩了高桥上千年的历史。展览的资料显示,高桥发展历史见证了长江口近千年的历史变迁,曾经拥有过海塘、海防、海运、海滨……自然和历史的文化内涵。特定的地理位置、人文历史、广阔的江海文化特点,使其更具有包容性和历史留下的烙印。这是高桥区别于其他江南古镇更有魅力的地方。
2005年高桥镇政府出资百万保留原状对仰贤堂进行修缮,据说陈列馆有600多件展品,多数来自当地民间,较全面反映了高桥的历史文化、生产生活以及乡风民俗等各个方面。展示高桥的历史文化,保护文化遗产,讲述高桥曾经的故事和文化名人,通过那些故事弘扬民族人文精神。
“仰贤堂”整体为中式庭院布局,结构上采用西式钢筋混凝土框架,走进大厅,内部的装饰里既有雕刻的落地长窗,又有西洋式的吊灯,厢房里装有中式隔扇挂落,又有西式的壁炉。
展馆整体建筑的细节充满装饰感,顶层的小展厅展出一些晚清的生活用用品,虽然很安静,但是,窗户透进来的阳光,显现出诱人的美感,给展厅带来富有装饰的韵律感。
仰贤堂建筑本身很有年代感,其主楼是一厅两厢房的三层楼房。主楼东边是二层楼的书房,地下建有密室,屋顶是观景阳台……长廊和烟囱,留下了那个年代的生活印迹。
展馆有大量资料,呈现了高桥建筑营造业曾经在沪上独领风骚。著名的谢秉衡、周瑞庭、陆鸣升、王松云、钟惠山、叶宝星、杨瑞生、姜锡年等当年高桥人因高超的建筑技艺曾威震过上海滩。
上世纪初上海滩上不少著名建筑工程,包括亚细亚大楼、扬子大楼、怡和洋行大楼、上海汇丰银行、有利大楼、汇中大楼(现和平饭店)、外白渡桥、浦江饭店、俄罗斯领事馆等工程,以及国际饭店、永安公司大楼、衡山饭店、杨浦发电厂、上海煤气厂、虬江码头、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在沪的住宅等都出自高桥建筑商高人之手。
那些赚到了丰厚白银的高桥承建商们荣归故里,在为他人作嫁衣裳以后,也把自己的屋子盖得很美,建造了众多豪宅。据资料揭示,高桥现保存的这样的名宅就有几十栋之多。浦东的名宅保护建筑高桥占了约40%。走出老街周边,还有很多处的老宅连片,并且给后人留下了很多故事。
历史陈列馆的资料呈现,30年代,高桥曾经有过上海滩第一个海滩浴场。,好多人曾经看过,据说其中的男女主角苏冠兰和他的终生挚爱琼姐,第一次的浪漫相遇就是在上海的高桥海滨,,, 1932年高桥海滨浴场开辟时,迎来的第一批游客就是著名影星胡蝶等人,1937年“八一三”战事,盛极一时的高桥海滨浴场惨遭日寇炮火轰毁,后来,海堤又被潮水冲塌,浴场设施几乎荡然无存了……
高桥绒绣的独特价值
在于绒麻线一针一针绣出来
高桥绒绣的艺术感染力
在于手艺的魅力功夫的精湛
高桥的绒绣,在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馆内展出绒绣艺术品多幅。上世纪80年代,是“高桥绒绣”的鼎盛时期,高桥曾经是全国最大的绒绣产品出口基地。
高桥绒绣馆设在老街“黄家老宅”。院子里大水缸养着的荷叶莲子,看着,久久不想离去……
以前,对于高桥绒绣不怎么了解,近日在“PACC”开展跨界设计项目、在“大韵堂”与致力于高桥绒绣推广的陈部长的交流,让我对于绒绣有了新的了解,它独特价值在于绒麻线一针一针绣出来,它的艺术感染力,在于手艺的魅力功夫的精湛。
展馆内有一个“卖品部”,我们走进去看了,里面的工作人员没有想与人们交流的意思。我想起了一个绒绣人曾经说的,现在做绒绣是需要“有心”的。我想,应该换成“用心”的人来卖品部工作,才能真正把对绒绣的热爱传递给来这里参观的人们。
高桥与老上海市区一江之隔
曾经的口岸,才使得那里有西方文化的融入
典型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相融
独特的一方水土养育了独特的一方人,真可谓名人辈出。
“凌氏民宅”建于1918年间,陈列馆利用房子的结构与造型,虚拟再现了当时高桥一个大户人家的生活与居住情景,包括主人、儿女、姨太太、账房、厨房、织布间、农用杂物间等等,也反映出亦农亦商的当时特有状况。
展馆内布置了几百件陈列物品中西合璧的展示,充满着江南人家的韵味。看着好些老家具,一应俱全的生活细节用品,让人一下子融入了那个年代。
老街有一处大户人家“钟氏老宅”,如今是“东方学堂”一个培训基地。资料显示,“钟氏民宅”的主人钟惠山曾承建上海众多石库门而被誉为“石库门大王”。据说,在“上海城市建设档案馆”保存的资料中就有描述:“(钟氏民宅)用料讲究,工艺精致,规模宏伟,堪称高桥之最。”
我们从西街走向东街,在东街的有一个宅门大院,正门上写着《上海江东书画院》,我们径自推门走进去。
大院墙内有很多建筑的细节,很有看点。
老街上的中国晚清著名国画家《钱慧安先生纪念馆》。
钱慧安先生纪念馆隔墙的弄堂很长,地面仍然保留了青石板,窄窄的弄堂,还是个交通要道,我们站在那里,穿弄堂的人还就是络绎不绝。
程十发先生称钱慧安为“海派艺术宗师”。钱慧安著有《清溪画谱》、《钱慧安人物画谱》、《听鹂图》、《柳塘牧牛图》为故宫博物馆收藏。
在窄窄的弄堂口,往往都有明显的路牌。
有的还有门楼搭建,虽然很小,但还是有一个很大气的名字《聚客堂》,看着对联想象,或许房主是一个生意人。
高桥西街著名的“长兴馆”。从1939年到1948年是长兴馆经营的鼎盛时期,2002年长兴馆在高桥港的整治中拆除了,但后来镇政府通过招商又恢复了长兴馆的老字号与特色。
海上东西微信号:shanghaisence
心灵的预约,收益的愉悦,走进海上东西……
一个传播海派文化,传习非遗织布手工技艺,体验手作创意课程的心灵空间,分享各类沙龙、典藏、插花、茶道等文化活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