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有人说,升平路片区是佛山人民生活的缩影 —— 曾经的车水马龙、商业大圈,如今的人迹袅袅、冷冷清清,就如同人的一生,年轻到年老只需一个世纪的时间。
百年升平路,它原本应该是大商圈的代表,但随着商业中心的南迁,它却逐渐失宠。
如果佛山城区的变化写成一本书的话,升平路当之无愧是这本书的首页。
近日,随着《莲花路-升平路老城区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出炉,我们再次把目光投向了佛山升平路-莲花路一带。
这是一片淹没在高楼之后、佛山底蕴最深厚、文保单位最密集的老城区——莲升片区。
繁华闹市中的佛山老城区
航拍下的莲升片区,一片低矮的民房被祖庙-东方广场商圈的高楼大厦包围,格外显眼。
如今佛山人熟悉的老城区,繁华与寂寞对望。繁华的东方广场商圈,新启用的东方新天地;正在修复重建的汾宁古道;如火如荼建设的大型商业综合体“祖庙文旅商街”……
修复初见成效的汾宁古道
灯火通明的东方新天地夜景
这些热闹繁华的商圈,包围着几条老佛山人非常熟悉的街道———松风路、高基街、升平路、公正路、锦华路,这里正是老佛山人昔日最为集中的生活区和商业区。
而如今,我们只能从街头巷尾居住的老街坊和仅剩的部分老字号中,找到佛山老城区的烟火气。
长兴街是来往升平路和东方广场的快捷路,曾经,这里一条街上都是皮制品店,如今仅剩华声琴行和一家老街坊开的皮革店
2017年2月的羊城晚报
和味牛杂,佛山人中学时代记忆里的美味
隐藏在筷子路两旁的手写挥春档
入夜,佛山老城区更显寂静,仿佛进入了另外一个凝固的时空。
公正路两旁已经改造好的东方新天地与未改造的品字街历史街区一侧形成鲜明对比。
升平路人流稀少,行人大胆地走在马路中
以产品价格低廉而闻名的高基街灯光夜市,还有不少街坊来光顾
华强广场后的低楼,寂寞与繁华对望
与升平地块一河之隔的文北社区,经过多个道路项目的整改,该片区已经整洁亮眼许多。最突出的,是佛山涌北岸的安置房,高高的几排楼房,俯瞰着古老的中山公园和汾江河。
百年升平,又见佛山老街坊
说起升平路,不少佛山老街坊都在感慨升平路的风光不再。
升平路邮局对面一侧的房屋,大多已经人去楼空,写着危险勿进字样,这里都曾是生意兴旺的日用品店。
曾经的升平路繁华兴盛,四百余米的街道上,药铺、茶肆、酒楼、杂货铺、银铺等密密麻麻地分布于此。紧接升平路的锦华路也曾是佛山商业最发达的路段之一,孔雀照相馆、英聚酒家、前进百货商店都曾设此。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升平路
小编沿路探访,说起升平路的威水史,街坊们的那股自豪感仿佛还未消散。
从1986年至今在升平百货工作的售货员黄姨告诉小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佛山人都说要来升平逛商场,一到晚上,升平商场门外面就排满了一排排的单车,就好像“趁墟”一样。
1991年升平商场扩建新楼开业时的盛况
相比鼎盛时期的门庭若市,如今的升平商场多是附近老街坊光顾,连停车场都没有,实在难以留住过往的客人。
住在松风路一带的李叔,在升平邮局旁经营着数码店。他说,以前老佛山都知道,买东西就来升平路,电器、床上用品等生活所需的都能在这里买到,升平百货6层楼通常都挤满了人。
2005年随子女来佛山定居的山西人郭伯,已经摆摊写字十余年。从锦华路的苏宁电器旁迁到筷子路再到升平路,他见证了10年来佛山老城的变化。
90年代初便来佛山工作的街坊张生说,以前去升平路可以买衣服、看电影,打工仔如果能去天海酒家吃一顿饭,已经很了不起了,当时天海酒家唱一首卡拉OK要2块钱。
如今的天海酒家,成了老街坊的交流所。来这里的基本上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家,拿份报纸,几个老街坊搭个台,就能坐个一早上。
天海酒家同一街上的应记,已经没有了昔日的热闹与繁华,街坊买单还只能用现金。服务员笑道,我们店落后,生意差。
据了解,1997年新百花商场开业后,人流渐渐流向祖庙一带商圈,升平路片区商业老大哥的地位逐步下降,早已不是佛山老街坊记忆里的商贸神话。
老城焕新貌,请你留下来
作为佛山昔日最繁华的区域,莲升片区的一砖一瓦曾是多少老佛山心中的情结,一丝一毫的变化都牵动人心。
日前,《莲花路-升平路老城区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出炉,莲升片区的改造,又有了新方向。老城如何焕新貌?详情戳☞ 最新规划!佛山底蕴最深的这片老城区将改造…
据悉,规划区内建设用地占总用地面积的90%,区域内基本已无可供直接开发的用地,未来发展只能通过三旧改造实现土地的二次开发。
本次《规划》还特别明确,在未编制控规的地块中,涉及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原则上不新增住宅用地,而现有保留建筑引导转变为旅游服务、文化休闲、娱乐康体、餐饮旅馆等商业服务业用地,只适当保留部分居住用地。
新规划,新变化,改造后的莲升片区定又是一番新模样。
昔日的繁华亦是今日落寞的剪影,历史的年轮不会停下来。莲升片区如何在改造中留住佛山特色?这是一个时代的命题。
对于佛山老城,纵有再多不舍,小编却只想说:
“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撰文:佛山新闻网张家欣
图片:佛山新闻网潘伟欣、张家欣,网友捕风捉影,部分素材来自佛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