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历史文化名镇。有放生桥、课植园、城隍庙和涵大隆酱园等类型丰富的传统建筑。
现留存古桥7座,其中普济桥是上海地区保存最完整、年代最早的单孔石拱桥。保留了"两街夹一河"的格局。古镇以朴素明快见长。
,有1000多年历史,人文资源丰富,文化遗迹充盈,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不长的市河上,至今还有10多座古桥掩映在垂柳之间。
保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泉山"古文化遗址。保留了距今6000—7000年历史的各时期文化叠压遗存,被考古学家誉为"古上海的历史年表"、"东方的金字塔"。
相传宋代章伯颜管理华亭盐务时,在此筑堰,章堰的名称由此而来。到了明代商肆颇盛,清代又设立新泾巡检司。有“金章堰”之称。目前尚存金泾桥等古迹。
"十"字状镇街格局,文物有香花桥和程家祠堂。
保存了北街南街的传统街巷,文物保护单位有继善桥和青龙桥。
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史量才故居和马家厅2处,清末民国初名人住宅和民居5处,传统店铺1处,古桥1处。
北大街两侧主要建筑多为清末民国年间建造,较有名的有潘氏宅第、定慧庵、西粮管所。
老街仍有基本风貌,街巷传统特色浓郁。王家祠堂、东刘老式楼房、西刘老式楼房、东协顺洋布店、协昌祥洋布店为历史建筑。
依河傍水,小街盘曲。有清末民国、明末及清中晚期历史建筑。
有“十三牌楼九环龙,小小新场赛苏州”之誉。现在新场镇仍保留着古镇风貌,有石拱桥,各式民居,石驳岸,马鞍桥等古迹。
一字排开的街区格局、保留了西市圈门、马家房子、典当房子等建筑以及萧王庙、城隍庙、镇港庙、关帝庙等公共建筑。
由4条老街共同组成特征明显的"十"字形古城道路骨架,留存总长不到50米的古城墙。
傍河依水、小街盘曲、布局灵活、空间丰富。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南虹桥以及西木行等历史建筑。
保留形成于1368年的东西街和河南街,留存混弄堂、油车弄、露胥堂弄和牌楼弄等历史建筑群以及古城墙、石牌楼等构筑物。
保存整修后的七宝老街,老建筑有七宝天主堂、东岳行祠斗姆阁、明代解元厅等。
是元末明初号召农耕垦荒机构所在地,属于古代上海农业文明开发区,堪称上海农耕文化发祥地。至今保存着大量明清时期古建筑,以及相互关联的街巷、桥梁和水系。
上海市历史文化名镇。在千步之内汇集宋、元、明、清历代古塔、老街、旧庙、名园,国内罕见。
上海市历史文化名镇,市级文物单位有南翔寺双塔和许苏民墓,古猗园是"银南翔"明清众多园林唯一完整留存的。
有上海现存较好的古城墙和水城门闸,具有民族特色的居民建筑有西溪草堂、厚德堂、崇得堂。
19条街巷依河而筑,有"娄塘街条条歪,七曲八弯十八个天井堂"之说。
保存"三湾九街十八弄"的街河格局。大通桥和丰德桥具有历史价值。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桥梁有52座之多,现存最古的为元代致和桥,据今有近700年历史。全镇有29处街、坊,84条巷、弄。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产街、北大街、友好街四处古建筑物。
原有大小弄巷29条,现有保存较好的清代以前建筑群4大块:石皮弄建筑群、政安弄建筑群、西河沿建筑群、南社纪念馆建筑群。
保存多处村内立贴结构建筑,屋顶多为茅草铺就,砖砌方式与江南传统做法不同。
历史建筑11处,百年以上古宅5处,200年以上建筑2处。三进两场心等崇明特色民居与旋转式木质楼梯、西式风格阳台并存。
保留上海地区鲜有的老城墙,建校历史170年的书院。区内沿街建筑仍保留民国时期原状,多处宅邸中西合璧,甚为考究。
保存有东街、西街和北街等尺度宜人的街道空间,存钟氏民宅、高桥敬业堂、仰贤堂等保护建筑8处,建筑形式有一定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