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问答> 惋惜,淡水老街糍粑手艺人平姐走了
  • 惋惜,淡水老街糍粑手艺人平姐走了
  • 2022-06-18 04:38:56
  •   平姐生前做的糍粑味道好,吸引了很多外地顾客。 《东江时报》资料图片

      昨日,平姐的儿子和女儿在妈妈的店里为街坊做糍粑。《东江时报》记者匡湘鄂 摄

      惠州有句流传很广的俗语:十月朝,糍粑碌碌烧(十月初一,糍粑热得烫手)。昨日又是农历十月初一,想吃一口惠阳淡水老街平姐亲手做的糍粑的人,只能遗憾了。昨日,记者去惠阳淡水老城区牛磅路13号买糍粑,得知那位远近闻名的小茶果店老板娘“平姐”张荣平半个月前突发疾病去世了。这让经常吃平姐做糍粑的邻里街坊和熟识的顾客非常难过,也很怀念她和她做的糍粑。

      半个月前突然去世

      “还有糍粑吗?”“不好意思哦,已经卖完了。”昨日上午9时30分许,记者来到牛磅路13号,开口要买糍粑,店里的年轻女孩很抱歉地回答。之后不到半个小时里,又有五六拨客人来买糍粑,均得到同样的答案。

      因为数次采访,记者对牛磅路13号的茶果店比较熟识。该茶果店主人名叫张荣平,人人都叫她“平姐”。可昨日,店里不见平姐,守店的是她的儿子儿媳和女儿。买不到糍粑的街坊,失望而回。有熟识的客人问“平姐呢?”这时平姐的女儿李密琪满脸忧伤:“我母亲不在了。”客人唏嘘感叹:“怎么那么突然?!”

    惊闻平姐去世,不少熟客表示很难过。昨日说起母亲时,李密琪的心情已经平和许多。“我们也没想到她去得那么突然。”她说,母亲是半个月前突然在家发病去世的,而去世前已在医院住了十几天院。

      常年带着一身病做糍粑

      平姐去世时才58岁,她在老街做糍粑已20年有余。李密琪说,在家人和街坊眼里,母亲一直是个开朗、热情的人,其实母亲已被病痛折磨多年。她说,由于常年做糍粑,磨豆粉、花生,揉糯米粉,母亲的双手关节时常肿痛;做糍粑卖糍粑,每天要长时间弯腰、站立,母亲的脊柱有4根已变形,腰椎间盘突出严重,有时大腿痛得没力气,连床都下不了。关节疼痛时,母亲就用膏药贴上,所以家里以前到处都是膏药片。

    “这几年,母亲又有高血压,还查出糖尿病,虽然在治,但一边治,她还是每天要做糍粑,效果并不好。”李密琪说,母亲一直觉得自己身体还行,她去世前在医院住院时,家人没敢告诉她实情,而她自己也觉得没那么严重,怎料就突然去世了。

      许多外地客人专程来买糍粑

      李密琪说,今年的十月朝前夕,吃惯了平姐做的糍粑的客人,依然不顾路途长短,有的从深圳、东莞、香港赶来,到平姐的店想买糍粑,但她和家人只能遗憾地告诉大家母亲已去世的消息。

    平姐去世后,牛磅路上再也见不到那个身材有些胖胖的,满脸温暖笑容招呼客人的平姐了。住在大鱼街的范女士说,她时常去平姐的店里买糍粑,“她是个很热情、很大度的女人,很好相处的。唉,说没就没了。”

      阿昌是惠阳区新闻中心的记者。每次去淡水老街采风后,都要去平姐的店里买几个糍粑,一来二去就熟识了。得知平姐去世后很是伤心,他在自己的微信里写道:“行走老街两年,每次从她店门走过,她都要热情地招呼我‘阿昌,进来坐下’,不管我饿不饿,都会拿一个比别人多很多料的糍粑,一边喋喋不休地对我讲一些人生大道理,吃着留有她双手余温的糍粑,低头‘挨骂’,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

    李密琪说,这段时间,许多外地客人仍专程到店里要买糍粑。这些天,认识母亲的客人得知母亲去世后,都很惋惜。

      女儿想继承母业

      平姐去世后,似乎将许多人对淡水老街熟悉的糍粑味道也带走了许多。许多熟识平姐的顾客劝李密琪干脆继承母业,继续将茶果店开下去。李密琪今年26岁,3年前从企业辞职,回家专心在店里帮父母打理生意。

      “我也想坚持下去,但以后的事好难说。”李密琪说,父亲年纪也大了,身上病痛也多,她和哥哥肯定不会赞成父亲一个人继续做糍粑。哥哥和嫂嫂平时都有工作,只是十月朝这个特殊时节才能抽空帮忙,也不能一直守着茶果店。而她自己,虽然做了几年茶果,但毕竟还年轻,没有结婚,以后的事情还是未知数。

      平姐和她的茶果店

      坚持手工揉糯米粉 就怕糍粑没有韧劲

    牛磅路13号平姐的茶果店,是一家很小很小的茶果店,没有店名,没有装饰,玻璃门上贴着一张红纸,上面写着:茶果糍粑。直到今年7月,工商部门要求重新更换《食品流通许可证》,要求必须有店名,平姐和家人就把茶果店名字命名为“荣利”;法人代表也换成了女儿李密琪。

    这个小店是平姐出生长大的娘家房子。平姐5岁起跟着祖母学做糍粑、萝卜粄等客家小吃,练就了一双巧手。她当过下乡知青、做过塑花工人。结婚生小孩后,35岁的她看到淡水饮食业发展迅猛,传统茶果很受欢迎,于是决定做茶果生意。以前,平姐在老街外面的塘边村租门面做糍粑,后来租金涨得厉害,她就搬回牛磅路租店,直到三四年前撤回13号自己的娘家屋开店。

      李密琪说,做糍粑是个繁琐的工程,除了磨粉可以机器替代,其他都要手工,很费力气。如今,许多人怕麻烦,会省了“揉糯米粉”这一环节,母亲却坚持要揉,“她说糯粉不揉的话糍粑就没韧劲,不好吃”。

      平姐与《东江时报》

      茶果店里仍贴着《东江时报》报道

    因为网络的发达、吃货的宣传,平姐的茶果店虽然深藏淡水老街牛磅路,却为深莞惠三地吃货耳熟能详。而平姐与《东江时报》的结缘,则起于2011年的“惠州边界行”一次采访。当时《东江时报》与今日惠州网采访团行走淡水时,特地拜访了平姐的茶果店。2011年12月27日,《淡水老街茶果香 客家美味代代传》的报道见报后,平姐将那则报道端端正正贴在店中最显眼的位置。昨日记者在店里看到,这张报纸依然贴得好好的。

      2013年6月,为配合我市申报历史文化名城,《东江时报》记者深入淡水老城区采访。在走访牛磅路后,平姐和她的茶果店再次成为记者笔下的 “牛磅路小吃店”主角。2013年6月6日,报道见报后,平姐和她的糍粑、艾粄、桃粄被越来越多人所熟识。

      去年,由市旅游局组织文化学者、记者精心编撰的《山水酿惠州》一书,平姐及其制作糍粑的手艺,也被收录于此书中。去年11月15日该书在罗浮山景区游客服务中心首发时,平姐还受邀到现场为游客和读者现场制作糍粑。

      昨日,平姐的茶果店门口还粘贴着一张大红纸,纸上写着“远方的家”。原来,今年6月,央视《远方的家》在惠州拍摄《江河万里行》时,走进淡水老城区拍摄,并专门采访了平姐及其家人制作糍粑和萝卜粄的手艺。本版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匡湘鄂

    ....end....

    投放QQ:27239268注明“合作”

    每2个惠阳微信用户就有1个关注了

    “惠阳早知道”

    “xizihy”(长按复制添加朋友)

    你路遇不平→ 拔刀“报料”

    你心怀惠阳→ 指点“新闻”

    感情的事...回复“微相亲”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