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问答> 对不起,仙桃老街不在了!
  • 对不起,仙桃老街不在了!
  • 2022-07-07 03:06:31

  • (答应我,请打开音乐再看)


    解放前,老街的模样是:泛着灰色的矮瓦房、锃亮的青石板路和窄窄的街道。

    往后,水泥地替代了昔日的石板路,高楼耸起,好不繁华。

    而现在,整条街都凋零了。


    △来源网络


    这条街上的老人

    眼看高楼起,眼看楼塌了


    解放大道,记忆中的老沔阳


    很早以前,人们口中的沔阳县就是现在的仙桃。而某种程度上,解放大道就是八九十年代的沔阳县。



    街道两边此起彼伏的杂货店,挑货郎的叫卖声充斥在街头巷尾每一处。


    街上随处可见穿着解放牌球鞋踩着二八自行车的人,奉行朴素主义的人们脸上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photo by kitty-xyt


    而新华字典后面的那句“张华考上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photo by kitty-xyt


    百货公司

    那个年代,百货公司的地位不亚于任何一条街道,它是曾经沔阳县繁华的地标。



    八九十年代的时候,百货公司里面的售货员小姐穿着“的确良”的衬衫、白色的塑料凉鞋、弯弯的卷刘海下涂了厚厚一层“万紫千红”,对每个上前来询问的人都是微笑相对。


    △来源网络


    而百货公司里面的玻璃柜台总是围着很多小朋友,隔着玻璃的五颜六色糖果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照亮了那个时代。


    八十年代是人人渴望穿的确良的时代,而奶奶做的衣衫长裤则陪伴数不尽的春来冬去。


    △来源网络


    早先时候,人们是里三年、外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而到了后来,日子慢慢好起来,人们选择到百货公司买的确良、灯芯绒拿回家给家人做衣服。


     △photo by kitty-xyt


    南来北往的人们来扯布,必须先量好尺寸、写好信息,用夹子夹好往串好的绳子一甩,你就得到另外一个柜台上付钱(改革开放前凭布票)。


    好义街,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沿着百货公司的那条路就是好义街又称“好(hào)吃街”(gai)。



    清早路上往行人,一排的过早店冒着热气。下面师父日复一日的重复着手上的工作,如此熟练,末了还会问你一句要不要辣。



    那个时候上学前总得绕着路吃五毛钱的热干面,端着白色塑料碗一路走一路唆面到学校。



    而到了放学后,背着哥哥不要的大书包迎着夕阳走很长一段路回家,经过“好吃gai”的时候,两边的卤菜味道飘满街巷,饥肠辘辘地跑回家。



    竹货街,手艺人的没落


    竹货街上有很多手艺人,但以竹货最为出名。仙桃人家里用的刷锅笤帚,蒸菜用的蒸笼都是出自这里。



    越长大,吃惯了外卖盒饭就越怀恋小时候奶奶用蒸笼做的蒸菜,刚出锅时淋点香油、拌点醋,搭配米饭,可以吃好几碗呢。



    岁月是个小偷,爬上皱纹偷走青丝,让人猝不及防。当你走进老街的时候,闲坐在一旁的老人都是曾经的老手艺人。



    他们老了,而手艺也失传了。


    百货一条街


    老街除了竹货,还有就是五金、土布、纸制品,所属的店主大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以前这条街很红火,因为商品齐全,能够满足一般家用需要,所以总是挤满了人。



    而如今,人们往更好、更全的商城走去,但是这些店主靠常年积下的口碑仍在经营着,成为了这条街上最后的守街人。



    楚河卤菜

    老街味道的头一号当属楚河卤菜,不知填饱了几代仙桃吖的肚皮。



    1987年,它的创始人——邹楚河靠秘制的卤菜获得了一大批粉丝,不仅仅是在老街,更是闻名于周边村镇。



    而这么多年过去了,红色的木头房保持着原有的样子,但仍然有很多人开着车来买儿时的味道。



    属于老街的味道,有老街豆皮、老粉馆、牛肉面、牛骨头......

    老街豆皮还在竹货街那条路上,但是熟悉的老粉馆却不见踪影。再寻过去的时候,周围的老人说:老粉馆的老板不在了,儿子在外工作,而老板女儿嫌太累不打算接手。



    自此,

    老街味道连同那碗素粉泡油条一并消失了


    沿河大道,回不去的夏天


    靠近襄河的矮房子以前是轮渡售票处,没有汉江大桥之前,轮渡是通往南北唯一的交通方式,每天都挤满了人。


    △以前的富迪超市变成了沿河超市


    △那时还是公共澡堂,一到冬天就跟着大人来搓澡


    红旗电影院


    你还记得红旗电影院吗?以前最早的电影院被改成小区。那个年代的人们不像现在,看个电影算是一件奢侈的事。



    听周围的老人讲,电影院的周边也曾是最早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地址。虽然旧景无法复刻,但是好在还有人记得。



    食品公司


    一旁卖五谷杂粮是以前的食品公司,后来改革开放后,兴办个体,这些人便留下来了。



    乡下的农民挑着当年的丰收来这里换钱去百货公司换取日常所需。



    还有这些地方你还记得吗?


    爱民广场上的吴刚酒楼曾是大礼堂的地址。那个时候开会下达上级指示都是在这里。


    街对面的文化宫是曾经是俱乐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这里有假山、有河流,后来被填平。


    水果店的位置是以前的教育局。


    通往老沔中的大道。


    如此生活几十年,直到大厦崩塌


    最后的守街人


    一篇文章写不完老街的沧桑巨变,老街不会变,因为有这么一群人还在。


     △配了很多年钥匙的老爷爷


     △阿姨年轻的时候就在这条街上干起了缝纫


     △楚河卤菜的师傅一直守着红木头房


     △襄河边的谢师傅是做木匠的


     △择黄豆的阿姨必须得在天黑之前干完


     △竹货街最后的几位手艺人之一


     △巷子口的麻将室成为了老年人的活动场所


     △襄河边的剃头匠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流光容易把人抛

    以前和煦而又温暖的解放路如今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矗立在那里

    我们或许看过了许多风景,穿梭过很多高楼大厦间

    但站在老街的时候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所以,老街还在,请你不要忘了它


    -END-

    文 | 文艺酱

    图 | 文艺酱